联系人:挂号跑腿 | 微信:18910579989| 手机号码:18910579989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双11落下帷幕,不少消费者却在不知不觉中0元直接下单,后续收到扣款信息才发现开通了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付款方式莫名变成了先用后付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登上了热搜榜。
业内呼吁,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可以一键开通也能一键关闭,消费者要谨防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带来的风险。
?默认就能支付引吐槽
0元下单,货到扣款,支付体验很丝滑。在某电商平台视频号下单的李女士最近使用了先用后付功能,并决定以后继续使用这种新型支付模式。不过,更多受访消费者反馈称,先下单后还款的方式暗藏不少套路。例如默认付款方式莫名其妙变成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确认就能直接支付。
记者尝试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一份商品,商品页面右下角标注了金额和支持0元下单 去购买的字样,点击后页面最下方提示0元下单,确认收货后再付XX元,再次点击后就完成了购买,整个过程仅需数秒。只有将支付页面向下拉到最后,消费者才能看到多种支付方式,不过平台默认勾选的,依然是排名在最靠前的先用后付。
先用后付的开通按钮普遍设置得很显眼,很多消费者反馈无意间就开通了,但要取消的话并不容易。记者登录各平台发现,消费者如要关掉先用后付一般要进我的再点击设置,找到类似支付或钱包选项后才能关闭。记者下单后立即尝试关闭该功能,系统还会提示存在履约中的订单暂无法关闭。
?诱导消费存隐忧
在某投诉平台上,记者以先用后付作为关键词搜索,弹出9000余条投诉信息。默认开通、退货难、下单后随意改变价格、诱导分期付款等成为投诉重灾区。
预售金额只支持先用后付,平台不支持直接付,但是尾款部分就得直接付款,感觉莫名其妙。樊女士双11期间购物的支付体验让她有些不愉快。甚至还有网友反馈,在一家电商平台购买羽绒服,下单时显示449元,但在运输途中,在买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调了,收货后需要支付799元。
更多受访消费者对先用后付的无感支付体验感到困扰。吴女士说,她购买东西时并不需要先用后付,但支付时默认开通,自动收货后一段时间会发现账户多了好几笔扣款。可她并不记得这笔钱何时花、具体买了什么。感觉不安全,花钱时没感觉,被扣款时很突然。她的观点代表了部分消费者的心声。
对于很多搞不清规则的消费者来说,先用后付也带来不少麻烦。有网友发文称,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求助网友是否可以退。还有不少家长说,由于平台默认先用后付,孩子用手机乱买了很多东西,驿站里都是自家包裹不说,后续还产生不少违约金和逾期费用。
?一键开通也要能一键关闭
电商业内人士介绍,先用后付的确有其独特的优势,提供了更长的付款周期又免除了利息费用,申请方式高效、简便,适合没有信用卡或不喜欢信用卡服务的人群。但使用时能一键开通,取消按钮却躲猫猫,无形中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
电商平台不应该通过技术手段代替消费者思考并做决定,要告知消费者开通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平台不应通过默认勾选或其他方式误导消费者开通,可以采用弹出窗口或红色加粗等方式醒目提示,将是否开通的选择权明明白白交到消费者手中,并且要提供便捷的关闭模式,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
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重点细化了经营者在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义务,在陈音江看来,这对经营者合法依规地提供先用后付等功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先用后付要能一键开通也要能一键关闭,才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增加电商平台的诚信度。
多地消保委近期都收到了关于在网购中先用后付的投诉。江苏省消保委特别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先用后付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消费习惯,警惕由此产生的过度消费和信用风险。家长们更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这项功能的监管。
类似:天津各大医院黄牛代挂号电话票贩子号贩子网上预约挂号,住院检查加快,探索网络安全新边界 打造更具韧性的数字经济“生命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阜外医院黄牛代挂号电话票贩子号贩子网上预约挂号,住院检查加快,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设备更新释放绿色发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