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挂号跑腿 | 微信:18910579989| 手机号码:18910579989
经纬之间,凝聚匠心。本期特别策划和您一同走近刺绣印染类乡村工匠名师,感受他们身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浙江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非遗传承人哀警卫
推动传统技艺走近更多年轻人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中华老字号丰同裕染坊的院落内,一批刚印染好的蓝印花布高高挂起,上面的花朵等图案十分精美。染坊负责人哀警卫,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这批蓝印花布的设计正出自他手。
印染业曾是桐乡的重要产业,作为土生土长的石门人,哀警卫小时候便住在丰同裕染坊旁,儿时最深刻的记忆便是与小伙伴们在布匹间玩耍。
后来,哀警卫向丰同裕染坊的染匠沈加林拜师学艺。哀警卫回忆,为了染好布,自己曾整理了密密麻麻的清单,上面记满染布技巧。
染好蓝印花布,要先学会养缸,还要根据季节、天气、温度等灵活应变。哀警卫说,比如梅雨天要留意上浆环节会发霉,酷暑时节染布要当心前后花形大小不一致
除了向沈师傅学习,哀警卫还在各种文献古籍间寻找有关蓝印花布的内容,又专门到湖南凤凰、江苏南通、云南大理等地学习。经过多年积累,哀警卫梳理并掌握了整套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2003年,他在丰同裕染坊基础上成立了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为这间百年老店带来新变化。
老技术也要体现更多时代感。葡萄、石榴、牡丹、芍药等传统印花图案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我想推动传统技艺走近更多年轻人。哀警卫说,2014年,在坚持传统印染工艺的同时,自己开始注重技能培养与创新,招录了一批从专业院校毕业的80后、90后年轻人。2018年,首批嘉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名单公布,桐乡蓝印花布创新团队名列其中。
哀警卫检查刚晒好的一批蓝印花布。受访者 供图
拿起一条棉麻质地的连衣裙,哀警卫说起其中的不同:这件蓝印花布作品,蓝色较传统样式更浅些,而白色花纹则比传统样式更暗些。为了创作出这样一件蓝印花布作品,团队在染布技艺上多次尝试创新。哀警卫解释,白色花纹实际是用黄豆粉、石灰粉加水调制成防染浆,利用花版漏印在面料上起到防染效果,再通过染色形成的图案。
丰同裕染坊展厅中,除了大众印象中常见的蓝印花布服饰,还展示了背包、文具、玩偶等各种由蓝印花布制成的物品。
未来,我想让更多人体验蓝印花布的文化之美。哀警卫说,想要让技艺传承下去,就离不开对其使用场景的开发,既要守住传统,又要考虑实用与时尚。
广西南丹瑶族服饰非遗传承人黎凤珍
用印染技艺助力乡亲们增收
一方素布,缸里浮沉,布料渐渐氤氲出蓝色。用手揉搓抓匀后晾晒,一日内浸染出浅蓝色的布样,如此反复一周颜色加深,再过一个月变成更深的颜色,色泽亮丽,经久不褪。从事土法染布和瑶族服饰手工制作44年,黎凤珍的指缝里藏着拂过岁月的蓝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生活着一支瑶族支系白裤瑶,因男子上身穿黑衣,下身穿齐膝白裤而得名。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村村民黎凤珍,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
我从小跟着长辈学习服饰制作技艺。黎凤珍介绍,瑶族服饰取材自然,制作一件传统女子盛装,常常耗时一年半左右。制作工艺包括弹棉花、织布、粘膏画、浸染、刺绣等36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
谷雨种棉花,季夏收粘膏,秋收后染布。其中,粘膏画最有特色。作画时,用画铲(一种三角形的铁片)蘸粘膏汁在布上绘出各种图纹。黎凤珍说,之后便进入染布和刺绣环节,最终形成精美的布料。
黎凤珍在传统木式织布机前织布。韦乐 摄
随着技艺不断提升,黎凤珍来到瑶寨小学、芒场镇中心小学、八圩中学等学校,担任瑶族刺绣传承班授课老师,在县域内开展瑶族服饰技艺传习活动,培训人员1600人次。
传统技艺能否做成产业?黎凤珍一直在探索。她先后开设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坊和南丹县朵努手工坊,探索出工坊+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工坊认购农户订单。两个工坊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累计带动100余户农村妇女居家就业。
我年纪大了,做不了重活,多亏了朵努手工坊为我提供了收入来源。家住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的68岁居民何四妹说。2020年,何四妹进入朵努手工坊,学会了瑶族服饰制作技艺。一技傍身,何四妹有了生活来源,也树立起生活信心。在手工坊工作,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这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何四妹说。
用印染技艺助力乡亲们增收。未来,我将尝试把蓝靛染技艺用在枕头、背包等生活用品中,让产品卖得更好。黎凤珍说。
小染坊有了大前景,老手艺在这里焕发出新活力
陕西宁强羌绣非遗传承人王小琴
让大家绣出更美好的生活
这朵羊角花,造型设计挺别致这个掺针绣,针法改进了许多一根绣针、一团彩线、一张绣绷,绣娘们轻挑慢捻、飞针走线。在陕西省宁强县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的工坊里,46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强羌绣传承人王小琴在绣娘间来回穿梭,一一指点。
王小琴展示羌绣香包。高炳 摄
作为一门传统技艺,羌绣曾经是羌族妇女的重要技能之一。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都能成为羌绣作品的图案。王小琴介绍,2015年,自己带着在服装行业打拼多年的经验回到家乡宁强县,成立公司从事羌绣的设计研发、加工生产与销售。
既要让羌绣传承下去,更要让村里的姐妹们用羌绣挣到钱。用了数年时间,王小琴走遍了宁强县的各个村落,寻找羌绣爱好者,鼓励她们重拾针线。找到后,我们组织免费培训,教大家刺绣技艺。王小琴说,我们还签了产品回收协议,要让姐妹们安心制作绣片,无后顾之忧。
大安镇新民村村民舒艳玲,就是王小琴寻找到的。丈夫身体不好,小孩正上学,家里还有两位老人需要照顾。遇到舒艳玲时,她正在种田、打零工,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想到,刺绣这个业余爱好,还能赚钱贴补家用。舒艳玲说。
王小琴在镇上开设的培训班,舒艳玲一场不落。晚上回家后,她还拿着绣绷,反复琢磨练习。勤奋、上进、底子好,再加上专业指导,舒艳玲的羌绣技艺很快就有了大的提高。靠羌绣,现在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舒艳玲说。
一晃多年,舒艳玲已成为公司里的高级绣娘,并担任羌绣样品工艺师。接到羌绣产品新订单,都由她先行先试,再为大伙儿制定工艺标准、设计制作流程。王小琴说。
舒艳玲的变化并非个例。为带动更多乡村妇女就业,在县里相关部门支持下,王小琴成立了10个羌绣传习基地、6个专业合作社、3个社区工厂,吸纳1700多名绣娘就业,其中有高级绣娘50余人、中级绣娘600余人。
指尖技艺带来了发展亮点,传统宁强羌绣焕发生机。注重挖掘羌绣传统魅力的王小琴,也走入专业院校学习刺绣先进理念;邀请设计团队,在古朴艺术中融入新潮元素。
过去是保护激活,现在是传承共融,未来要时尚创新。谈及发展,王小琴道出心愿,绣出精致作品的同时,也让大家绣出更美好的生活。
类似:天津各大医院黄牛代挂号电话票贩子号贩子网上预约挂号,住院检查加快,探索网络安全新边界 打造更具韧性的数字经济“生命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阜外医院黄牛代挂号电话票贩子号贩子网上预约挂号,住院检查加快,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设备更新释放绿色发展动